从入秋开始,心细的市民就会在小区附近看到有羽绒服翻新小店陆续开张。而近几年,这种小店越开越多,昨日,记者到访的居民小区,几条街的间隔竟分布着四家翻新小店。通过对市面上羽绒服定做翻新小店的走访,记者了解到,现在大连那些具有独立制作羽绒服能力的小店经营者中,竟然绝大多数都来自河南信阳。 老家厂子倒闭师傅出走他乡 天冷的时候往北方走,天暖的时候回老家,羽绒服翻新生意人的行踪正好和候鸟的迁徙路线相反。冯光宇便是这个迁徙队伍中的一员,他的老家在河南信阳。 上个世纪90年代末,冯光宇老家一家羽绒服厂倒闭,厂子里很多工友都利用做羽绒服的手艺到外地开店做生意。看见出去的人都干得不错,通过家人帮带,老家做羽绒服的队伍逐渐庞大起来,冯光宇和家人也决定走出去,他们最初选择的地点在黑龙江。“越冷的地方,人们对羽绒服的需求就大。”到了当地,因为做一件羽绒服的价格要比在商场里买一件便宜得多,冯光宇坦言生意不错,并在四五年前达到一个高峰。今年自己年岁大了,黑龙江太冷,身子骨受不了,才辗转来到大连,8月份就来了,大概春节前后回去。 从冯光宇的口中,记者得知,在老家河南信阳,当地几十万人口中竟有约2万个家庭从事羽绒服翻新生意,分布于北方各个城市。在大连,凡是有能力现场制作羽绒服的翻新小店店主们,80%~90%都是河南信阳人。冯光宇一家人目前都做这行,儿子和妻子眼下正在山西一个城市,他带着女儿一家在大连落脚。
选址标准是跟着菜市场走 香炉礁街上一家羽绒服翻新店主吴师傅去年在南沙街开店。“一年只租半年的房子,很难将店面固定在一个地方。”据吴师傅透露,虽然不能保证小店固定在一个地方开,留不住老客,但为了保证客流,做羽绒翻新生意的选址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标准,那就是围绕菜市场走,他们最大消费群体就是进出菜市场的家庭主妇们。 “最初从信阳出来开店的老乡打出的招牌是羽绒服定制,后来在实际经营中发现,人们家中存放的老款羽绒服翻新需求旺盛,有不少老人拿着家里年轻人淘下来的羽绒服改给自己穿,面料由店里提供,用旧羽绒服里的绒。发展到现在,店里翻新生意占了主流。”记者在与店主吴师傅聊天中,恰好进来一位大妈,大妈随身带着十年前的一件羽绒服。大妈告诉记者,市面上的羽绒服都是时尚款,老年人根本穿不进去,所以,他们只能来定做翻新。记者替大妈算了一笔账,商场里一件羽绒服,如果不挑款式,也得四五百元一件,当季新款价位普遍近千元。而翻新一件羽绒服的话,不到200元。 羽绒服翻新小店清一色没有特色牌匾,也没有店名,他们的招牌直接简单,就打着老百姓的需求——羽绒服定做翻新。因为是临时租用,店面也没有任何装修装饰,这种店面自然入不了年轻人的眼。但记者发现,经营者的服务已经对接了年轻人的需求。店内几十本不同羽绒服厂家打出的2014至2015年最新款样刊,其中不乏国内一些知名品牌。消费者选中款式,便从厂家发货,然后填充上消费者自带的羽绒。这种方式在冯光宇和吴师傅那里叫做半成品加工。而现在市面上一些修改小店也打出羽绒服定做、翻新的招牌,揽的就是半成品生意。后者的加入,也让来连的信阳师傅们感慨,竞争太激烈,生意明显不如过去好做。 (记者赵永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