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38年、90分贝、70%湿度、110多万筒原丝、废丝率1.5%以下……这一串数字,是对大国工匠张国华工作的一个注解。 5月29日,记者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见到了有着“中国第一卷绕工”美誉的张国华,可以用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细的丝线“作画”的他,38年只专注干好一件事——原丝卷绕。 2016年张国华获得河南省石化医药系统“最美一线职工”称号;2017年荣获2016“感动中原”十大年度人物称号;2017年被授予河南省“五一劳动”奖章;2018年荣获第六届河南省敬业奉献“道德模范”称号,同年,荣获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而这一切荣誉的获得,都得益于他—— 敬业爱岗练就“绝活” 1981年,张国华成为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中国尼龙66帘子布产业第一代原丝卷绕工。 卷绕岗位是尼龙66帘子布生产行业里最为关键的岗位,也是最苦、最累的岗位,业内把它称为“特岗”。卷绕工要在湿度接近70%、噪音高达90分贝的环境中、每天8小时满负荷工作,一般人干10年左右就会申请离岗,但张国华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38年。 帘子布厂刚开工时,张国华师从一位叫西村的日本技术专家,但西村并不讲核心技术,张国华就一边看师傅操作,一边悄悄地把操作方法和处理结果记下,再对比自己的操作处理方法,反复练习。 1984年,西村随团参与对帘子布厂的回访和验收,并提出想与中方的工人来一场挂丝比赛。巧合的是,张国华与西村成了比赛对手。据张国华回忆,西村仅用了24秒就完成了挂丝操作,还挤出一丝不屑的笑容。 张国华说:“当时想着作为中国人我不能落后!”于是他仅用19秒,就超越了曾经的师傅。张国华感到从未有过的作为一个中国技术工人的自豪。但他没有沾沾自喜,凭着吃苦耐劳、坚忍不拔的毅力,30多年来,他练就了很多“绝活”—— 他能“火眼金睛”查毛丝、“手到病除”排异常、“隔空诊断”除故障,还能“妙手无双”探毫厘。为保证质量,纺丝牵伸辊表面的摩擦面必须保持均匀,标准是摩擦表面小颗粒的间距必须保持在1.2至1.8微米之间。现有的仪器不能完全随时检测是否达标,但他凭借双手触摸就能精准判断摩擦面是否合格。目前,掌握这项高难技术的,国内仅他一人。他还总结出一套标准的挂丝操作法,被其公司命名为“张国华系列操作法”,推广应用后,每年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。 曾经有一个月,张国华的废丝率控制在1.5%以下,这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。 坚守执着因为热爱 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、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、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……单位名称在变;日本设备、国产设备、德国设备……机器在变,但38年来,张国华的卷绕岗位没变。 前几年,考虑到他年龄大了,领导调他去一个轻松点的岗位,但他却浑身不舒服,就主动申请调回。他说:“我的舞台就在卷绕间,我就是为卷绕生的!” 38年来,张国华放弃了300多个假期,放弃了30个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快乐,生产原丝110多万筒,班中巡回检查所走过的路,超过13万公里,可以绕地球赤道3周。 精雕细琢传播技艺 2013年4月,帘子布发展公司刚开车时,产生了大量的废丝,张国华心疼得直掉泪。经分析,他发现是大量青工操作不熟练造成的。 这件事让张国华下定决心,再苦再累,也一定要把新工带出来! 于是,他一遍遍示范操作要领,手把手传授挂丝技巧。经过连续奋战,终于使废丝率从刚开车的25%下降到了3%左右,当月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。 “我常告诉他们踏实最重要,既然干了这个工作,就别怕麻烦、别怕累。38年来我失去很多,得到的更多,我没啥好后悔的。”张国华告诉记者。 如今,张国华正以原丝生产线和张国华大师工作室为平台,乐此不疲地“复制”着一个又一个“小张国华”。来源 : 河南日报客户端 |